抑郁癥:你就好比一個機器要修零�
在全世界的疾病里,據統計占第一位的是精神疾�,而在所有精神疾病里,抑郁癥占第一�。目前中國抑郁癥發病率平均為3%—5%。高溫的夏天,記者親歷了一�20 分鐘�“抑郁�”治療。上海市心理咨詢中心的醫生告訴記�:“思想上的病都是神經出了問�,肌體上�,化學上的。你就好比一個機�,要修零��”
�/ 顧湘
在辦公室工作8 �10 小時的人所承受的心理壓力比在農田耕作的農民承受的心理壓力高出1.6 倍�39% 從事腦力勞動的被調查者有精神紊亂癥狀: 失眠、恐懼感、心律不�、頭�、肌肉酸痛、性欲下降、工作能力下降等。過度勞累和緊張會造成各種后果: 逃避現實,逃避私生�。在辦公室呆到半夜的原因往往是不愿回�,只想工�。這種對工作的依賴性是一種心理紊��
由于抑郁癥病癥常常被軀體的病痛所掩蓋�90% 左右的抑郁癥患者沒有意識到自己可能患有抑郁癥并及時就醫。抑郁障礙患者從未就醫者高�62.9%,在現有的抑郁癥患者中� 只有不到10% 的人接受了恰當的藥物治療。自殺是中國第五大死�,每10 萬人中有23.23 人自殺死�,其中因為抑郁自殺約占到40%�
被說服的愿望
“今晚由于過于害怕,我不敢聽著自己潰爛,不敢等著心臟紅通通的大崩潰、堵死的盲腸的絞�; 害怕在我頭腦中完成漫長的謀�、對堅不可摧的柱子的襲擊、同尸體的愛��” 為了和貝克特小說《鎮靜劑》里所寫的相似的原因,一個人去找心理醫生看他的抑郁癥。也因為通過114 無法查詢到什么和抑郁癥有關的熱線,她們只給你找來諸如麗人女子醫院這樣提供心理健康咨詢的電話號��“那根本沒�”,一個深陷抑郁的感到徹徹底底孑然一身的人本來就不相信有什人能幫得上忙�“何況我要是個男人呢?”他想�
像金凱瑞和扮演憨豆先生的羅萬·阿特金森那樣,像崔永元和徐錦江那�,像金凱瑞說�:“喜劇才能完全來源于絕�”,誰也不認識誰卻誤以為認�,這就是個喜�,同時也很絕望。一個男人不需要幻想自己剛經歷懷胎十月才能抑郁,抑郁癥的分類很�,足夠我們分�,即使全球的抑郁癥患者有3.4 億,在中國超�2600 �,上海有25 �,還是能各自抑郁不止�
“盼望被說�,他們是醫生,也許會有對應的技�”,抑郁癥患者這樣打算著才來到醫院。從看到隸屬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的市心理咨詢中心那幢深灰色石頭建筑的印象里,極度敏感和緊張的人會立即得到一些令他們感到不舒服的信息。抑郁癥患者比一般人要更耳聰目明�,也有些表現得遲�,他拒絕告訴你的時候你不知道他心里是不是靈敏得像被剝了皮的人一樣,一陣微風也能讓他疼得渾身哆�。一幢外形有點像海關的三層大�,走進去就變得謹小慎�,仿佛可能會變形的公務員,盡量不引起別人注意,就像一個正常人那樣�
微笑的抑郁癥患�
不能確定自己是否完全正常的記者為了想知道醫院如何幫助抑郁癥患�,來到上海市心理咨詢中心,在掛號前填了一張卡�,填寫年齡、職�、受教育程度、婚姻狀�、家庭成員、收入、住房、近期遭遇刺激性事件,�: 轉職、失�、離�、口角等等�
記者將自己的負面情緒擴大化,且沒有選擇任何事件發生,作為無來由情緒失控、憂�、消沉、了無生趣的病人,花158 元掛了專家門診的�。同時填表的人有兩個中年婦�,其中一人有人陪�,身份是她的朋友�
掛號之后到二樓繼續填�,表格有三頁,列出更為詳細的行為、情緒與生活狀況供選擇打鉤。記者按標準抑郁癥臨床表現填寫了表格后到三樓候診。此時正是去年同期滬上部分心理咨詢機構反映的因天氣炎熱抑郁癥發作高峰�。候診者及他們的陪伴者一共有42 �,有青少年也有中年人,看起來全都與常人無異,平靜地坐著。從早上9 點半到中�12 �,候診的人數始終維持在40 個左�。輪到記者時,記者以緊張為由,讓其他患者先進入門診室。愿意接受攀談的20 個人中有13 個透露自己是為抑郁而來,然而大都回答簡�,顯得靦腆, 許多人還面帶微笑。這證實了許多�
家以冷漠甚至暴躁對待親近的人的抑郁癥患�,在平時會留給人溫和甚至開朗、活潑的印象 ,并非一看起來就是垂頭喪�、愁眉苦臉的模樣�
記者身邊的年輕男白領患者除應答手機、處理公司業�,拿著一本《新概念英語》背誦課�。一名吊帶衫女郎患者忽然等得不耐煩,同護士略作抗議之后離去�
每個患者進入專家診療室的時間一般是十幾分鐘,不超過20 分鐘�
20分鐘的診�
最�,記者不能再“緊張”下去� 決定去聽聽專家在20 分鐘內會對他的病人說些什�。寒�,詢問最近有無突發事件,自稱自由撰稿人的記者稱周圍一切都�,只是抑郁得不行,嚴重失�� 無故頻繁哭泣難以自制,對家人暴跳如雷,覺得生無可戀,并多次幻想自殺� 站在高樓窗邊便要同強烈的往下跳的欲望做斗爭,就像最近聲稱患上抑郁癥的作家趙波那�,腦子里有一個慫恿的聲音:“你不跳下去我就看不起�”�
徐錦江也這樣在陽臺上站過,結果被他的妻子及時發現阻止了。復述癥狀讓人有點不耐煩,而且醫生并未對各種題
做出什么解�:“悲傷的情緒難道不也是所有自然的情緒之一�?”“ 我不正常是因為我懷疑�? 是因為我自省�? 因為我對所有事情更關心和注意嗎?”他說記者不是抑郁癥,是焦慮,腦神經紊亂�
醫生忙于開藥方�“為什么我不是抑郁癥啊?”“你就是腦神經紊亂�”“我會發展成抑郁癥�?”“吃了這些藥就不會��”“這些藥是干什么的?”“你就不再憂慮��”“ 如果我不再憂慮,不再有敏銳的感知,我就是正常的了�?” 醫生�“: 你可以在正常程度下憂��“”那么我為伊拉克戰爭、為交�( 像竇唯那�) 憂心忡忡是有病嗎?”“過分憂心忡忡是有��”“環境惡劣得還不算過分�?”他不再有耐心同記者夾纏不�� 于是記者認為一個憂慮的人會比記者更感到失望�“先回去吃這些藥吧�”醫生說,“從化學上治療你的大腦病變�”
“不用從思想上解決嗎?”“從唯物主義的角度�,思想上的病都是神經出了問�,肌體上的,化學上的。沒有純粹的思想和靈�,都是神經元活動。你就好比一個機�,要修零��”
可疑的藥物治療依從�
那好吧,抑郁癥患者固然是一堆出了問題的神經元,然而根據《精神病學文庫》上的研究報告表�,對抑郁癥患�,聯合進行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效果要優于單純藥物治療。否則無法保證患者對藥物治療的依從��
抗抑郁藥雖然種類繁多,作用機制不盡相�,但每一種藥物大約只對三分之二的患者有�,總還是有一部分患者是無效的。對于慢性抑郁患�,單純用藥有效率大概50%,見效時間三至四�� 藥物本身有副作用,復發比例也比較高�
并且�7 月號美國《精神病學》雜志上的一項研究表�,抗抑郁藥物只能換一�,換第二次會效果更小,用了兩種普通抗抑郁藥還不能緩解癥狀的患者,即便使用第三種抗抑郁�,治愈的機會也很渺茫�
而藥物擺第一位的治療方法基本為我國醫學界所采用,《上海精神醫學�(2005 Vol.17 No.3) 中有《抑郁癥治療規范流程�:“對于抑郁癥病�,在初次治療�,原則上病人接受單一藥物治療,推薦A 級證據支持的藥物( 采用循證醫學的方法對每一種治療方法或藥物進行文獻檢索和篩選,證據�3 �:A 級為肯定�,即研究證據來自多項隨機對照研究,并且結果強烈支�)。如果缺乏A 級證據的資料研究,則根據專家建議�‘下一�’最佳方�,但仍舊提倡單一藥物治療�”
我國2600 萬抑郁癥患者中只有10% 接受了藥物治療,另外�90% 中包括了曾經就診的病患�。誤認為藥的副反應廣泛和藥效發揮較慢是病人放棄服藥的主要原因,另外盡管病人有時渴望被救助,但未必就能按聽�20 分鐘的醫囑服藥�
抗抑郁癥的藥物每片價格都�10 元左�,一般醫生都�14 天的劑量。患者每次放棄吃藥,就等于白白浪費了100 多元�。而即使頂住一開始就出現的惡心、厭食等藥物副反應,�14-20 天后出現藥效,抑郁癥也很難被根除� 此時病人卻往往不再繼續接受醫治。即�“心病”不只需�“心藥”來醫� �“心藥”的匱乏仍�“心病”惡化的原因之一�